无论炒股还是看病,我们总是抱有侥幸心理
-
过年,上坟。
发现村里又添了几个新坟头,有年龄大的,有年轻的。
年轻的有多大年龄?
60岁左右。
跟我爹年龄相仿,突然有些伤感,往前推20年,60岁死不是什么稀罕事,如今,总觉得60岁还正是壮年,咋突然就死了呢?
而且,癌症越来越多。
上坟,是一个家族的集体活动,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体检,年轻人鼓励长辈去体检,而他们都是拒绝的。
其中一位长辈说:千万别查,不查还能多活些年,一查肯定就留下了,让住院,又是那个病,又是这个病。
这是标准的掩耳盗铃,意思是我不查就没病,一查就有病。
我爹也是这个观点,静脉曲张的厉害,自己找过偏方,在小医院做过封闭手术,都白搭,他觉得自己的属于治不了类型的,反正又不影响日常生活,算了,不折腾了。
我让他去三甲医院,趁你们还年轻,自己能照顾自己,何不去呢?
他的意思是等走不动的时候,再去。
那时,可能血管都溃烂了。
说服不了他。
说白了,内心就是一个怕字,就如同带儿子去打针,还没到医院就开始哭,我就跟他讲,打针不疼,害怕才疼。
打针疼吗?他曾经连续打了半个月,甚至两只手一起打,也没喊过疼。
恐惧,使我们害怕医院。
所以,我们宁愿相信偏方。
我有个朋友,他做一种皮肤病的特效药,这种皮肤病很隐私,一般不愿意让人知道,他就是在网上发布广告,全国各地的人跑到济宁找他,这种事人们反而愿意去外地,反正不留任何痕迹,又没有病历啥的……
他给打上针。
关于我儿子手术这件事,一直都存在争论,大家觉得是我们害了孩子,孩子咋能随便手术呢?西医害人,人体具有超强的自愈能力,你们咋能随意就允许医生在孩子身上来一刀呢?
你说的,我都懂。
但是,他已经呼吸困难了,难道等他憋死?
什么保守治疗,什么中医疗法,虽然我不信,但是也试过,我比我爹还怕医院,儿子去医院做检查时,我都没敢去,生怕听到需要手术的结论。
我让医院的朋友带着我媳妇和娃去检查的。
结果是必须马上手术。
于是,就住院了。
那半个月,简直是度日如年,每天心情都很低落,总感觉世界就要崩塌了,对什么都没心情,偶尔有外地的朋友过来找我,又是探讨商业模式,又是探讨旅行线路,我就很好奇,你不知道世界末日都来了吗?咋还有心思探讨这些?
但是,当我走过来,我又觉得,这是一件好事。
就是让我们敢积极面对现代医学了。
我儿子变化非常大,无论是身高、体重,还是精神度,用我爹的话来讲,就是像一个正常小孩了。
过去,太柔弱。
他同学比他高一头。
腺样体肥大是很常见的,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睡觉张口呼吸,打呼噜,若是不知道这玩意的厉害,可以百度一下:腺样体面容。
现在,我走在大街上,看成年人,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腺样体面容,谁有呼吸困难症。
很多人是不知道而已。
耽误过去就耽误过去了。
有个很著名的举重冠军,叫才力,他死的时候才33岁,怎么死的?病因是: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。
若是他去做一次手术,也就死不了了。
若是孩子打呼噜,要去医院做一次睡眠检测,就是检测他的睡眠程度,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……
你自己就有了答案。
我们家娃做了手术以后,N个读者咨询过我,但是我没有直接给出手术建议,我觉得每个人的信仰不同,有人信中医,有人信西医,但是我建议的是多比较,就是你让孩子睡一次,做一次比较科学的对比。
大脑缺氧至少是我们能感受到的,很多器官缺氧是不会说话的,你知道它有多难受吗?
去过青藏高原不?
就那感觉!
但是,再小的手术,也有风险,存在大出血的概率,而且不同医院采取的手术方案不同,有用钢丝套的,有用离子刀的,这些我都研究过,也跟医生探讨过,其实最让人害怕的就是签麻醉合同,听麻醉师讲讲,能吓死我们。
我儿子从手术室推出来,没有直接交给我们,而是直接推到了ICU,重症监护室,吓死我们了,这是咋了?
现在回头想想,真是小手术。
如今,孩子不怕医生了,不怕医院了,我们也跟着接受了训练,也不怕了,老婆在泰国被蚊子咬了几个包,是小事吧?过去十多天了,结果越来越厉害,皮肤都有溃烂的迹象。
那咋办?
需要去医院,挂吊瓶,解毒。
经常跑东南亚的人,貌似都习以为常了,肿一个月是很正常的,那里的蚊子毒性太重,与个人体质也有关系,我儿子在PUNPUN农场被蚊子把耳朵咬了,肿成了猪耳朵,回家几天就好了。
我媳妇去挂上了吊瓶,跟游学团的一交流,原来她不是个例……
不硬扛了,本身就是进步。
敢于积极面对了。
我在医院认识了一个姐姐,心血管专业的,她跟我讲,人体是非常精密的仪器,你要感知任何一点不适,那都是有原因的,要重视变化,哪怕是很细微的。
她还跟我讲了两个观点。
一个是不能轻易约炮,哪怕戴套也有被传染爱滋病的可能,她提到了几个真实案例,但是我觉得她的说法存在问题,她的观点是病毒比套套的密度还要小,所以能通过套套,不过我读过专业的科普文章,说套套是可以杜绝病毒穿过的,不说(知?)谁说的对,但是接吻也会产生病毒交换,这个我是相信的,多数人是存在口腔溃疡或牙龈出血的。
一个是锻炼身体未必会健康身体,决定人体健康指数的是最大输氧量,这个东西与锻炼无关,说白了,是基因问题。
她推荐了一部BBC拍摄的纪录片《关于锻炼的真相》。
这个观点在我以前推荐的一部纪录片里也有阐述,就是肥胖不一定是不健康的,健康的最重要的指数是最大输氧量,就是你心脏、肺输送氧气到各器官的能力,改善最大输氧量的方式,就是变速跑,一会冲刺,一会休息,一会冲刺,一会休息。
但是,那部纪录片没有提到基因的问题。
这部纪录片多了一个观点,就是有的人天生就是健康型的,有的人,你再怎么努力,也白搭……
里面有个数据。
锻炼20周后,有大幅度改变的是20%,几乎没变化的是15%,剩余的就是多多少少略有提升。
所以,锻炼还是有好处的。
具体,自己去看吧。
我转述的未必对。
推荐阅读
- 上一篇: 靠谱并稳定的看广告赚钱的网站推荐 一天赚她个100块钱
- 下一篇: 回想往事,感叹人生不易!
文章标签:
版权声明: 本文除特别说明外均由 逸影网 原创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yiyingbk.com/ddgw/344.html,尊重共享,欢迎转载,请自觉添加本文链接,谢谢!
分享本文:
呃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