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,你真狠的了心吗?

原创 逸影网  2017-02-23 20:04:54  阅读 7730 次 评论 0 条

骑友聚会,遇到了个北京姑娘,个头小,胸小,屁股小,穿着紧身皮裤,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性感。

她跟我同款,650GT,真怀疑她那小身板怎么推的动这车。

骑摩托车的女孩,美女骑摩托车,美女650GT摩托车

朴翔在唱《把悲伤留给自己》时,中间有个小高潮,应该是新疆民族调调吧?真过瘾,有网友评论:这是自带的地域加分属性。

我很喜欢朴翔唱的这首歌,经常一边走一边听,循环播放。

北京姑娘身上也有地域属性,高傲?应该是高冷吧,也许内心火热,至少给人的感觉是不可靠近,主要是咱是外地人,本身就自卑,也许人家没这么想,是咱自己多想了。

反正咱就不好意思跟人交流。

挨着一一碰杯,偶尔聊几句。

饭后,去唱歌,这姑娘喝的有点多,晕乎乎的,旁边大姐一直在劝她,少喝点,大姐跟我关系算是不错,大姐是上海的,跟我曾经来往很密切,住过一个房间,没故事发生,当时是我喝多了,后来交往就淡了,因为我又看上别人了,就没再多联系,聚会见面,也只是随意问候两句,家里咋样,孩子咋样……

这次聚会,我主要是想带着几个小兄弟开开眼界,看看各个车友会是怎么运营的,圈子是怎么管理的,车友之间是怎么合作的,有什么规矩,别的不说,先感受一下气场,看看这些平时在马路上牛B轰轰的人是真的飞扬跋扈,还是温柔可爱?

唱歌时,大姐把我介绍给了她,握了握手,喝了几杯酒,她貌似真喝多了,拿出手机搞自拍,让我们一起合影。

加了微信。

私下里,我问大姐:这姑娘啥背景?二奶?

大姐说,应该是个富二代。

我感觉这姑娘年龄不小了,应该不是85后,看起来应该跟我年龄相仿,有些下垂,至于有没有生过娃,判断不准。

折腾到了凌晨2点,散伙。

回到酒店,我把文章发了,简单一洗,睡了。

次日,上午10点才起床,看到微信上她给我留言了,问我起床没,说是昨晚不好意思,喝的有点多,问我她失态没?

我急忙回了一句:没。

她说,中午请你们吃饭。

我说,不用。

她说,我都订好了。

去了一家饭店,名字半土半洋,叫:依皓·LADY,一共五个人,她、大姐、我,我这边还有两个小兄弟。

无酒不成席,这样吧,五个人,一瓶白酒。

喝了酒,聊天氛围好,聊着聊着,就聊到了各自的行业,她是做什么的?

她是做黑客的。

她这么说,我是有些不信的,因为我也算是半个技术男,黑客我懂,例如我认识以太科技的林明贵,他就是个技术控,顶级的安全专家,他创办的公司都上市了,原本我们关系很好,现在我都不能说他是我好朋友了,否则别人以为我在给自己贴金。

那我就好奇了,你说你懂黑客,你懂什么,能验证不?

她说,你随便给我个身份证号码,我立刻能查到他名下有多少资产。

我把我的身份证拿给了她。

差不多过了10分钟,她把手机屏幕朝向我:这是你不?

我说,是我。

上面是我的户籍信息之类的。

但是,我觉得这没啥,无非就是她把我的身份证信息发给了一个朋友,朋友是具有相应权限的,能查到我名下资产,这没啥意外的,因为我办理澳洲签证时,我已经领教过这些了,申报财产时,你想隐瞒什么?白搭,你家有几辆车,你家人在哪上班,工资多少,你有多少贷款,你办过什么业务,甚至你去过哪里,他们都知道……

这叫啥黑客?无非就是资源而已。

她说,我能改你的流水,能改你的银行预留手机号码。

我问,能把我的钱取走吗?

她说,也能,但是不会这么做的。

我说,你改改我的流水,我看看。

大姐在旁边说,不需要验证,我做证……

其实,我还是不相信的,银行系统岂是你想进就能进的?关键是即便你真有这个本事,也不至于透露给我们呀?我推测,应该是别人有这个能力,而且是正规渠道的权限,她只是延伸者,来做一些擦边生意。

上厕所时,我顺便去了吧台,我想结帐,一问,人均消费400元,酒600多,算了,还是让她结吧,你不是牛B吗?不是黑客吗?

吃完饭,寒暄了几句,分了。

我问大姐,是真的?

大姐说,是真的。

我问,是偷别人的钱?

她说,不是。

我说,那懂这个黑客技术又有什么用呢?

她说,是代人刷银行流水,其实这个业务一直都存在,各个地方都有,不信你可以百度一下。很多人贷款,但是银行流水不达标,那就需要有人帮着倒刷,就是刷过去半年的,然后你自己去打印就可以了。

我说,我还是不信。

她说,信也没啥损失,不信就当个故事听听。

回山东的路上,我在想,我这一点不好,总会因为怀疑一个人说的话,从而对她的人品进行打分,人家请咱吃饭,对咱热情,还把咱当朋友对待,可是咱刻意保持距离,总觉得她是个坏人,甚至感觉以后不会跟她有任何来往了。

一个好端端的女孩子,为什么要去做这种事?想不通。

想不通就不想。

机车俱乐部里美女还真不少,有些女人口味重,不玩旅行车,不玩踏板,而是玩重型机车,去年北师大出过一个网红,她有N辆重型机车,叫:粉小狞。

不过,我一看她骑车的姿势,我就知道她是业余选手,甚至压根不会骑车,只是以此炒作成名而已。

骑摩托车的美女,美女骑摩托车

我跟小兄弟们分享过一个观点,机车文化会在中国崛起的,所以,若是有机会就抓紧去增驾摩托车,现在国内禁摩,能考摩托车驾照的地方越来越少,不过也是好事,就是考试非常简单,甚至交上钱接着就能给你办好,淘宝上有代办的。

我给他们的建议是提前去布局摩托车圈子,抢占公众帐号资源,做一个类似SCC的俱乐部,可以实现收费制,不说北京上海了,就是每个县城都有一批狂热的机车爱好者,我们这里就有几个骑哈雷的,不过都是水车。

自行车的发展趋势是,代步车-休闲车-山地车-公路车。

你看国外,很少有人骑山地车,清一色的公路车。

国内呢?

多数还是山地车,但是现在玩公路车的也越来越多了,五年前,我去捷安特俱乐部,里面摆放的90%是山地车,如今呢?半数是公路车,而且核心展区都让给了公路车。

说明骑行文化在进步。

汽车呢?

国内,先是轿车,后来是SUV,大家一味的追求大,越大越好,越高越好,高了真的好吗?我们小区地下停车场是2米高,我的车子2米2,进不去,只能停在外面,多难过,下雨天我就心疼。

SUV以后呢?

就会是跑车文化。

再牛B的越野车,也比不上一辆超跑更吸引眼球。

摩托车呢?

摩托车也分几大帮派,有玩越野摩托的,还有一个更小众的,叫攀爬摩托车,有玩速度的,还有玩长途旅行的。

我喜欢旅行车,例如本田金翼GL1800。

我也很喜欢速度型机车,但是我胆小,开快了我害怕,另外我驾驶经验一般,所以我更喜欢这种旅行车或踏板车,牛哥也非常痴迷摩托车,他本身是做摩托车出身的,骑了至少20年摩托车,现在也经常骑摩托车,前些日子他刚买了一辆铃木旅行车。

他有个梦想,就是骑摩托车环中国一圈,不过梦想实现起来非常难,毕竟人到中年,上有老,下有小,根本走不开,这个想法至少有五六年了,曾经想先去环骑海南,练练手,我们俩一人买了一辆摩托车,车买好了,保障车也准备好了,最终也没去骑。

我那辆摩托车的行驶里程不到50公里,超级新车。

牛哥不建议我玩踏板,他说骑跨类的摩托车,摔倒了会摔腿,但是踏板会摔头,你是希望没腿还是没命?

我都不希望啊!

那些在高架桥上玩命的机车党,并非是真正的玩家,真正的玩家对待车子的态度是:欣赏、尊重。

欣赏它是一件艺术品,放在办公室,哪怕不骑,看着它就非常开心。

尊重它是寡妇制造机,所以在驾驭它时绝对不会挑战概率,不单独活动,只要出行,就必须是团队作战,而且要做好基本的安全保障,佩戴头盔,跟随保障车,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玩具,但是绝非代步工具。

最近,媳妇要带着娃去游学,我是蛮支持的,出国看看,跟国外的小朋友接触一下,蛮好的体验,倘若是出国旅行呢?那么我就觉得没啥意思,因为路上太赶了,对于小孩子而言,根本吃不消。

而且,他也压根分不清到底是在国内还是国外。

说是国外吧,为什么吃的都是中国餐,为什么见的都是中国人?

说是国内吧,到处又是老外。

我们这种旅行,是巨婴式的,旅行社就是个妈妈,抱着我们去国外溜达了一圈,至于说我们体验他们的文化之类的,那都是瞎扯,基本不可能,我去了好多说英语的国家,但是貌似我从来没跟老外说过英语,因为我接触不到他们。

旅行,是有绝对保障的。

是在舒适区里的。

就跟读书一样,我们只接受我们能接受的,不挑战我们不能接受的。

很难成长。

旅行或读书,要想成长,必须接受挑战,去探索未知,有篇文章是讲述旅行与读书的,是梁文道主讲的,他们提倡的一种旅行就是冒险式旅行,不是什么都安排好的,而是把自己当成动物,去适应丛林生活。

这篇文章是:《如何“偷窃”别人的生活》。

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读一读,蛮有收获的,会颠覆你对旅行的认识,我也突然明白了,为什么明星、企业家他们不喜欢参加旅行社,而是到处瞎折腾,要么去徒步穿越沙漠,要么去攀登雪山,原来他们是在挑战、探索。

我们总是害怕没有知音,万一没人懂我咋办?

你想多了,但凡是我们能想到的玩法,国内都有职业玩家了,例如最近有一群路虎卫士车主组成了探险团,正在穿越云南的热带雨林,有些区域连路都没有,他们需要一边开拓一边前进,我从群上看到他们发来的前线照片,真的很震撼,这才是旅行,才会思考人生。

在心理学课堂上,有个企业家分享了自己关于思考的一些观点,我写过一句话,其实出处就来源于他,他说,一个企业家的职责只有两个:思考、决定。

为什么常人无法思考?

因为,常人有需要他们思考的工作。

工作占用了他们的思考空间。

那么企业家就要远离工作,甚至去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,从而更好地思考,例如探险、读书、漫游、发呆。

所以,我觉得开着破车去旅行,也是蛮好的体验,前提是别带客旅行,什么叫带客旅行?

例如,你每人收了2万元,又开了辆破车,路上动不动就抛锚,那么客人是接受不了这个服务的,因为他们是来体验服务的。

去东北就遇到了这个问题,大家花了2万元坐着角斗士,要么方向坏了,要么电路坏了,要么抛锚了,客人们被折腾得受不了了,中途离去了。

反过来呢?

倘若是车主这么玩,那么就有意思了,因为这都是体验,老外特别喜欢这种旅行,例如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游记:《27年车龄路虎卫士来到非洲腹地丛林穿越》。

什么旅行有收获?

苦的、难的、曲折的。

去拉萨时,牛哥说过一个观点,人的大脑很难记忆甜蜜,但是却可以记忆痛苦,所以越是痛苦的旅行,收获越是巨大的。

我带过这么多次队伍,这一点体会太深了,什么时候团队最有凝聚力?就是出现状况时,这些队伍里感情最深的属于新加坡那拨队友,现在大家依然交往密切。

当时出现了什么状况?

我们有队友被新加坡海关给拦截了,而且是三次拦截,第一次是进新加坡,第二次是从新加坡去马来西亚,第三次是从马来西亚进新加坡,都拦住了,关到小黑屋了,我们在外面等待。

大家轮流去小黑屋安慰他。

他是散打冠军,我们推测是不是他身份特殊的缘故?后来弄明白了,办签证时,把他的护照还是什么编号给弄错了,差了一个数。

最近,做读书俱乐部的人特别多,有些是既做旅行,又做读书,来找我商量广告语,用的是那个很经典的:身体或灵魂,总要有一个在路上。

我给改了改:身体与灵魂,都要在路上。

两者都不能停下。

做读书俱乐部,最近的这一批,基本上都指望从我日记回复里获取启动流量,有人的确做得很好,例如林溪最近收了200多个会员,一个1万多,但是她也蛮辛苦的,半夜订上闹钟起来抢沙发。

说是瘦了五六斤。

那也值,平均一斤40多万,也值。

但是,我总喜欢去挑刺,就是给抛出一个问题,假如没有持续增量了,你怎么办?难道是坐以待毙吗?

就是说,除了从我这里“借”到流量,你的业务能否持续增长?

若能,你就做起来了。

若不能,你就做不起来了。

读书俱乐部有三个玩法:

要么,以读书的名义做圈子,纯粹是交朋友的,这个是可以的,但是你要反复地问自己,我能给大家带去什么样的朋友资源?

另外,做圈子要想稳定,必须有一个前提,就是圈子的老大是不可被挑战的,例如任志强做的读书会就非常牛B。

你再牛B,你能比他还牛B吗?

你挑战不了他,那么自然就会选择顺从,有时,我在反思东北行,我带的队伍里,从来没出现过这个情况,就是队员中途离开的,为什么东北行会出现这个情况?因为领队们太弱了,很容易反水,就是领队被队员给碾压了。

要么,代人读书,例如樊登读书会,就是他读了一本书,然后再把内容用视频的方式来传递给你,省了你读书,他是受什么启发呢?就是北京一个土豪,每月3万元聘用一个大学老师,让他替自己读书,然后趁自己跑步的时候,把书里的内容讲给自己听。

代人读书,其实很容易陷入一个问题,就是你读的真的对吗?

书,真的只是浮于故事?

对于懒人而言,对于不读书的人而言,这是一种捷径,每年被动听了50本书,仿佛自己也真的读了。

这种读书俱乐部,一般人也做不了,因为需要名嘴,要么你曾经是讲师,要么你曾经是主持人,总而言之,你擅长出镜,甚至看到镜头就兴奋。

俱乐部还有一种玩法,就是做读书的辅助工作,例如你推荐一本书,书是需要我自己来读的,但是你给我画好了关系拓扑图,你给我列好了名词解释,书中可能有100个生僻概念,你都帮我解释好了,名言名句也帮我搞好了……

我既可以精读,也可以只看看这些辅助材料。

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大家粉墨登场,我总觉得我能看到未来,为什么?因为初心就有问题,一群不读书的人咋可能做得了读书俱乐部呢?你可以看看任志强,他每次出门都是背一包书,读书就是他的兴趣,他愿意做这样的事。

所以,在你准备做读书俱乐部时,你要问自己一句话:倘若不赚钱,这个事,我是否依然会干?

若是,那么你就干吧,青年,你会有所成就的。

若不是,你就接受这个现实吧!

怎么把这个业务做大呢?听我给你分析分析,其实我也喜欢花钱找人给我读书,但是我更喜欢别人找单篇文章给我,例如SUSU现在就在做我的职业书童,我喜欢她的格局,她知道什么文章适合我。

或文章,或视频,或照片,内容也是比较杂的,或是民生,或是财经,或是人物,或是演讲,或是书评,或是游记。

总之,什么都可以。

我就给了她一条标准:你觉得,值得推荐给懂懂看。

她每天都推送给我,发到我的微信上,有些时候我特别忙,甚至要忙到深夜,接着就要睡觉,太困了,但是我也会翻翻微信,哪怕是略读一下她的推送,我也觉得收获特别大。

于是,我就产生了一个启发。

倘若是能有一个团队,专门搜集近日的优秀的内容,推送出去,那么会很火很火的,正和岛就做了这么一个小报,做的很好,我也订阅了,付费的。

但是他们主要是针对企业家,内容比较专注,只是财经类的。

看书的美女,看书的女孩子,美女读书

对于老百姓而言,我们关心的可能不是财经,而是生计,所以我们的内容应该贴近生活,说得通俗一点,就是接地气的文章。

文章的格调一定要低,例如我也关注了一些很优秀的写手,他们有写金庸的,有写大人物的,有写八卦的,文笔都真好,但是我觉得格调太高,就是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,看他们的文章,要么是好看,要么是好玩。

但是,我追求的是好用。

这也是我给SUSU的建议,就是你推荐的文章,必须是好用的,就是我读完以后,我可以吸收其中的一两个点,直接应用到生活的。

这也是我写作的基调,就是我要改变读者的思维模式与生活习惯。

所以,要做读书俱乐部,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到每天搜集一篇优秀的内容,一定要搜集最近发生的,为什么不搜集过去的呢?

不要总是回头看。

我们要有“现代性”,例如很多人提倡读国学,我朋友就在搞国学班,非让我媳妇带孩子去听,免费,我说别说免费了,就是发工资也不去,不是说我愚昧,而是我觉得孩子是未来的,不是过去的,不是说这些东西不能研究,是可以研究的,但是是以历史文化的身份去对待,而不是生活规范。

关于国学,我推荐一篇文章给大家:《我对国学的态度:国学并不单独存在,也不用专门去学!》

这篇文章挨骂无数,但是我觉得写的非常好,就是中国人永远喜欢把过去的东西视为经典,却不知道,他们生活的当代却也有很多作品成了未来人眼里的经典。

与其如此,何不来个直接的,我们直接找当代优秀的作品。

未来,莫言的历史位置未必低于茅盾或鲁迅。

当然,今天是输的。

选文章,看似简单,其实非常难,因为需要一流的眼界,同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,不能按照排行榜来选,为什么?

因为,那都是给菜鸟看的。

你看看阅读排行榜,那是啥玩意?

图书也是如此,例如你想了解大兴安岭,你可以读迟子建的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,也可以看纪录片《犴达罕》,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在里面,要想真的了解这里面的生活,可以看另外一本书《捍卫者》,是写森林警察的。

但是,这本书发行量很少,几乎买不到,除非是旧书市场。

你要知道,什么是真有用的,什么是假有用的,我们做读书俱乐部只有一个目的,是改变大家的思维模式、生活方式,而不是让我们去研究什么语言的艺术,不是说不应该研究,而是我们境界达不到,肚子都还没吃饱,就开始意淫成为艺术家了。

我认为,每年至少要拿出30万来,委托给一个团队,让他们来帮你实现这份工作,就是每天输出一条优秀的内容给你。

每天,1000元的成本。

对于读书俱乐部的成员而言,他们是每天都在被动成长,因为你每天都在推送内容给他们。

这是福利一。

福利二是什么呢?

你要成为他们的人脉中转站,假如你有1000位会员,那么你按照顺序对他们进行排列,每天主动问讯三位:是否有广告需要我帮着发布?

若有,就帮他们发布。

若无,就不用发布。

广告也不是硬广告,就是展示一下,例如懂懂,临沂人,微信/QQ:2361456,正在环驾中国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。

这些内容是跟每天推送文章一起发给大家的。

对旅行感兴趣的人,可能会加我,我们本地的,或者附近城市的,也会加我的,那么对于我而言,我觉得很满意,我被1000多个人熟悉了。

同时,我也在每天熟悉别人。

多数人可能不需要被展示,也不要紧,但是你要有这个姿态,就是我一心为大家着想,你内心是有爱的,有力量的。

只有如此,大家才能感受到你。

《兄弟连》里有个场景,少校要求营长派队员过河去抓德国俘虏,第一晚上,牺牲了一个队员,抓到了2个俘虏。第二天,少校又布置了同样的任务,营长给大家开会,布置了战斗任务,把作战时间调整为了凌晨2点,最后,他跟大家说,大家都睡觉吧,明天写战斗记录时,要说没有损伤,也没找到俘虏。

整个兄弟连,就是这个营长一手带出来的,他有着太深的感情,心疼大家,当初领导派了一个官二代来当连长,这个关系户压根不会打仗,指挥乱了套,营长抱着枪就要出发,若是国产电视剧,肯定是营长出马到前线,但是美国大片不,因为要符合逻辑,你是营长,不能在第一线,于是他马上派了别的军官去顶替连长,扭转了局面。

你要发自内心地爱你的俱乐部成员。

对于大家而言,每天都可以获取一篇有干货的文章,又能结交到一批朋友,准确地讲,自己一定能赚回来,毕竟读书俱乐部的门槛也不高,例如年费1200元。

还有什么增值服务?

例如,你每个月送大家一本书,不一定非是签名书,也许是一些别的收藏书,例如你跟出版社联系,要求给你单独印刷一批,甚至可以做毛边书,这不是什么难事,我们做书都是这么做的,只要超过1000册,都可以单独印刷,成本也很低,甚至有的出版社为了帮我省事,直接会委托我们本地的印刷厂给我印刷。

注意,不是我盗版的,是出版社授权给他们,他们把书拉给我。

你觉得这么做,能不火吗?

做到1万个成员是什么概念?

每年,你至少有500万的纯利润,你知道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?

人越多,你每个月需要的书越多,你在出版社心目中的位置就越高,因为你是超级大客户了,当当那么牛,一款书无非拿200册,而我们一拿就是几千册,上万册,甚至连社长都喊你吃饭。

人越多,你的边际成本越低,因为你就那么多成本,是死的。

我觉得你真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是:

第一、不依靠抢懂懂的读者,你能否启动开这个市场?

第二、抢了懂懂的读者也无妨,你能否在1000人以后,依然能保持增长?

第三、你是否敢前三年不赚钱。

倘若,你敢前三年不赚钱,就可以玩个更狠的,就是买一送一,你买一个会员,我送你一个,权限是完全一样的,也给发广告,也送书,前三年都是这样……

马上,就快速裂变了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iyingbk.com/ddgw/286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逸影网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

还没有留言,还不快点抢沙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