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利双升

原创 逸影网  2016-10-30 15:43:49  阅读 2286 次 评论 1 条

逸影网-名利双升

我在商场下面等人。

突然看到一个女人特面熟,很清晰,但是我不敢认……

她也看了我一眼。

我喊出了她的名字,她也喊出了我的名字,她胖了,我很难把她跟当年的瘦骨伶仃联系在一起,我同学,前后桌。

我在想,她咋这么老了?

她应该也有类似的感想吧?

有时遇到看起来像大叔的人喊我哥,我总觉得很生气,我问:你哪年的?

哥,我89年。

好吧!

在我们村里,我的车算是“豪车”的,偶尔帮大家接亲,在我的记忆里,这些新郎都是小娃娃,我读初中他们才出生。

上次我拉了一个,新郎是96年的,新娘是98年的,已经怀孕了,准备先生孩子,过几年再登记。

林丹老了,傅海峰也老了,那天我看了一张傅海峰的照片,我心想,这家伙也老得太快了吧?

一想,我们是同龄人。

我也老了,只是不愿意承认。

以前,总听医生讲,35岁以上就属于高龄产妇,可是咱总觉得自己的媳妇还是小姑娘……

继续说我同学。

她提了个桶,应该是在做家政?

有些羞涩,可能是不想让我看到这一面,可能是偶尔兼职吧?因为我知道她有工作,只是本地工资实在太低了,月薪就是2000元左右。

寒暄了三五句,她急忙走了。

我一直在想,是我变了还是她变了?她可能觉得与我不是一类人了?可是我没变呀,你为什么看不起我了?你是担心我看不起你?我可没这么想过,我觉得同学们在一起是不应该考虑所谓的收入差距之类的。

但是,大家还是考虑。

包括聚会时,真正能私下小聚的,基本上都是收入相当的……

咋这么势利?

世俗使我们变了,审美标准变了,从而自觉不自觉的感觉低人一等,例如米姐在税务局,偶尔我路过,我都不好意思去找她,总感觉她高高在上,但是平时在微信上聊天,我又觉得她像小猫一样乖。

这就是势差。

产生于弱者的大脑。

我以前经常带团,带过同龄团,带过中年团,不同团讨论的焦点不同,例如中年团,多数都是小有成就的小老板,有的还在业内略有名气,他们在一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如何合作,如何更上一层楼,焦点永远是钱。

他们对旅行貌似没兴趣,对喝酒有兴趣,对资源整合有兴趣,到了景点连照都不想拍,平时就在车上睡觉,只有吃饭、聊天时才有精神。

就是谈钱。

有时,我从心底是瞧不上他们的,一群土包子,没读过书,就知道吃喝玩乐,每到一地,必找夜总会,一晚上能喝个几千元的啤酒,是啤酒,能喝吧?把啤酒妹都喝HIGH了,又搂又跳。

部分人士,还喜欢那个,特别是到了偏远地区,憋不住了,但是资源有限,8个男人只有3个小妹,咋办?

团购!

这样,你给打个折吧,大哥,你先来……

按照权威来排序。

这些都是真人真事,我总觉得他们内心修养不够,就是土,但是当他们谈事业的时候,你觉得他们又变成了另外一群人,他们思维是严谨的,性格是开朗的,心胸是豁达的。

对朋友也是出手阔绰的。

我们去满洲里时,有俄罗斯民间大师做的套娃,一套1000多,有人一次买20个,每位队友送一个。

这样的土豪太多了,包括劲松提到的马来西亚大餐,我们去马来西亚,饭菜太差了,我们自己去找饭店,去酒店最高层的露天餐厅吃大餐,十五六个人的消费,从军买的单。

类似的土豪太多了。

我们去欧洲也是自己吃的,自费的,胡哥买的单。

跟这些人在一起,讨论的焦点永远是钱,怎么赚钱……

我喜欢钱,但是我讨厌别人谈钱,另外我总觉得男人有了钱真的会变坏,例如去夜总会,什么都敢玩,还有就是会有情人,甚至带着情人一起旅行。

有时我在想,是他们天生道德败坏呢?还是男人普遍如此?我没感受过东莞的火,但是我在宁波感受过,夜总会有个超大的院子,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,车子停得满满的,没有预约要排队,想点号?太难了,丑的也很抢手,否则没有。

这就是当地人谈生意、待客的方式,我只是好奇,这些男人的老婆们是否知道自己的男人会去夜总会?会不会带人去抓?

男人,还是穷点好,至少道德上是高尚的。

如果既道德高尚,又严律自己,又事业有成,又有社会责任感,那会是什么角色呢?

那就不叫小老板了,叫企业家!

企业家是需要有大爱的,是需要有人格魅力的,否则不会有这么多人为其卖命,是要有社会责任感与远大理想抱负的,甚至为改变世界而生。

有时,我会走一些比较廉价的国内线路,例如800元山东游,人数比较多,例如一次带个几十人,那么讨论的焦点又变了,大家不讨论钱了,讨论信仰,讨论人生,讨论意义。

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?

我们到底是应该信佛还是信上帝?人到底是来修什么的?

这么一照镜子,我突然觉得自己好俗,你看大家都在修心,在控制自己的欲望,过着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,而我们呢?整天折腾是为了啥?只是让自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。

看不起自己。

若是让两伙人一起旅行呢?

蝉禅尝试过,例如我们去漠河,一群企业家,一群小青年,他的初衷是让两者发生碰撞,从而产生火花,既让企业家知道年轻人想什么,又让年轻人近距离学习企业家。

结果呢?

没有结果!

玩不到一起,后来直接分团队了,他们一伙人住一起,我们一伙人住一起,吃饭时会在一起,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分桌。

我们讨论的信仰,他们不感兴趣。

他们只对钱感兴趣。

从漠河回来,我觉得我心理出现了问题,严重的分裂,时左时右,我去找牛哥,牛哥说,年轻人,什么都不应该想,就一件事:赚钱。

我问,如果一个小伙子,从大学开始学佛,清心寡欲,另外一个则是初中毕业的小老板,你如何评价他们俩?

牛哥说,我认为,对于人性的判断上,小老板更深一些,大学生学佛,学得再深,终究是纸上谈兵。

原来,牛哥也这么俗。

年轻人,往往会为一件事而困扰,就是赚钱到底重不重要?

我们不忍心自己变得世俗!

大家讨论佛,讨论上帝,我基本上就是听听,很少参与,咱又不懂,何必去班门弄斧呢?

但是,他们也说服不了我,因为在我看来,更多的是逃避心态,就是赚不到钱很痛苦,那咋办,干脆安慰自己,赚钱不是好事。

唯一一个让我从内心佩服的人,是踏青姐,我们也是旅行队友,我对她不熟悉,只是感觉她是个佛教徒,给人的感觉如沐春风,不歧视,不排外,很和善。

修行很高。

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。

一是我们遇到了一个挑柴火的老太太,看起来有八九十了,她下车给塞了几十块钱,要么60,要么80,都是20元面值的。

不做作,她说就是看了心疼。

二是我们去潜水,大家都被300元的收费而吓退,她选择了潜,意思是来都来了,几千元机票都花了,何必在意这点钱?

她自己去潜了。

回来,她跟我讲:你应该去。

我说,我自己去不合适,大家都不去,这涉及到了站队问题。

我是真想去。

回来后,她给我邮递了一本书,是关于佛与教育的,准确地讲是一个信佛的人谈孩子教育的,蛮有意思的,通俗易懂。

里面夹了几张照片,有集体的合影,有她跟我的合影。

她给洗出来了。

她是做什么的呢?

小饭桌,小生意吧?应该收入也不高,她说家长都特别信任她,因为她对菜品要求非常高,相当于是给自家孩子做的饭。

开了两家,完全可以继续开,但是她觉得自己管理会跟不上,那么质量会下降,所以没有继续扩张。

我只是好奇,你的打扮,气质,完全都不像一个开小饭桌的人。

后来,我们那群人交往的越来越少了,就剩三个人了,我、她,还有她的一个老乡,是个团长,后来做地产了。

其他人也交往,但是属于面上交往了。

就是走心的就剩我们三个了,偶尔走动走动,我去过她家,就一个感觉,她的家境是完全碾压我们的……

一个人对钱的态度是那么的随心,一定是基于一个前提,不差钱!

只有王思聪才可以发出那句感慨:我觉得有没有钱无所谓!

清心寡欲的人偶尔也遇到,例如腚疼,他刚来的时候,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欲望很低的人,甚至对女人不感兴趣。

偶尔喝了酒去找足疗妹,也理解,恰好说明他平时对女人没欲望。

对钱也没欲望,认为有没有无所谓。

一直到喝了酒,他把自己幻想成富二代,我们才明白,哪是没有欲望,只是懒得没办法了,只能给自己找借口,说自己对钱没兴趣。

他是这么说的,他爸有5000万存款,家里住四层楼,有一群保姆伺候着他,他爸开着宝马6系……

当然是喝多了。

有时我在想,人到底要不要赚钱,就跟社会要不要发展经济是同一个论题,为什么还有人去争论呢?

其实,N多人是反对改革开放的,N多人是迷恋大锅饭时代的,在我们听来是不可思议吧?什么左什么右,你们不是吃饱了撑的吗?

我总觉得康有为他们都是吃饱了撑的,社会到了一定阶段自然会变革,有没有你们都会如此,是时代的结果,你们整天讨论那些理论有意思吗?

我以前写过,就是在英雄山脚下,亲历了一些帮派的辩论才明白,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要站队,甚至为了讨论四人帮是好是坏都要打起来,大打出手。

只是我们不关心政治而已。

对于很多人而言,政治比吃饭还重要,虽然自己左右不了,但是总是想发表自己的高见。

例如孔庆东,他就非常喜欢古巴、朝鲜,认为这才是值得中国学习的,在他看来,改革开放以后,中国人是赚到钱了,但是道德不是退步了吗?中国还像中国吗?

孔庆东喜欢跟人争论的话题就是当年到底有没有饿死人。

孔庆东认为,没有。

例如,他们还会讨论文明是在进步还是退步?

我认为肯定在进步。

但是很多学国学的人都认为在退步,感觉古代的中国才是真正的中国,动不动就来一句:中国的优秀传统断了。

所有的争论其实就汇总了一句话:我们到底要不要多赚钱?

昨天,我去工地,刚卸了一车砖,有个老头在搬,肩膀上还贴着膏药,我跟他闲聊了一会,比我爹年龄还小,但是看起来比我爹年龄大。

黝黑的皮肤,连外套也不穿。

牙齿又黑又黄。

我在想,假如儿子有出息,爹是不需要在这里搬砖的,至少也会穿得稍微体面一点,若是再有出息一点,把爹带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环境,爹会每天洗脸、刷牙的,甚至可以带到牙医那里洗一洗,也会变白的。

这压根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话题。

什么时候才算有钱?

两个标准。

第一、你不需要为生计而出卖自由。

第二、你的输入速度大于输出速度。

例如你一年的家庭开支是15万,但是你一年净流入20万,那么你就算有钱人。

我也经常性的反复,例如我去山东大学打球,一进校园,看着那些学生们,我就在想,你看人家多么幸福,人家也没钱,也没考虑过钱,我们太俗了,我们是满身铜臭来污染他们了。

有山大的老师跟我们一起打球,我们特别尊重人家,给人家买水买球,总感觉他们是高雅之士,视金钱如粪土。

敬佩!

还有就是在医院的时候,我甚至反思,要那么多钱有用吗?只要健健康康的,哪怕吃咸菜我也乐意。

可是,出了院,就忘了。

我特别喜欢去大学里逛逛,但是又自卑,总觉得低学生们一等,你们是祖国的未来……

我师妹出书了,学校邀请她回母校演讲。

问我去不去捧场。

我不去。

我经常跟她讲,你出名的最低门槛是:至少出过一本书。

出书又是蛮容易的。

师妹出书刺激了米姐,因为在米姐这些文艺青年眼里,我师妹写的东西太嫩,我跟米姐属于一个类型的,江湖里的老油条,啥事都懂,我们是不迷信什么爱情小清新的,而师妹则是那种初恋直接结婚类型的,她没有经历过我们这么多事,在她眼里,人生是没有背叛的,没有出轨的,只有浪漫。

学生们喜欢浪漫。

米姐也想出书,以前也想,但是没有这么强烈过。

以前,我总是鼓励大家出书,我觉得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出书的时代,前提是:我相信我能出。

就这么一个前提,就已经否定了99%。

因为大家普遍认为:我不能出!

我们没想到,在今天还有这么多人支持左或右,同样,我们也无法想象,哪怕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名人,也有支持者和反对者。

铁粉?黑粉?

前天,来了一个做自媒体的,关于旅行的,我问他去过哪些地方,他说走过半个中国,我觉得这个说法都是夸张了,不用说别的,只说有高速公路的地方吧,中国高速里程12万公里,你跑过这么远吗?

只能说,途经过很多地方。

他的问题是如何可以成名?

我认为写游记成名是有难度的,除非能写出深度来,要么就是富游,穷游是吸引不了人的,如果开着法拉利进藏,写个直播贴,无数人围观。

有个比较简单的办法,就是借鉴电影《遗愿清单》,你每年做一个主题旅行,这个主题旅行就是《人生第一次》,例如明年出的是2017,后面的是2018,每年出这么一本书,越来越火。

每本书是什么内容呢?

你的100个第一次。

你用三个月的时间去思考一个问题,你想出自己100件最想干的事,然后用一年的时间去完成它,不需要一口气,可以利用周末完成。

例如,我想去看一场羽毛球赛,我想去听一场郭德纲的相声,我想去一次珠峰大本营,我想去环骑海南,我想当一次志愿者,我想去参观一下监狱,我想跟媳妇补办一次婚礼……

每年这么一本书,绝对火。

而且你的人生是充满乐趣的,例如你可以体验一下沙漠冲浪,可以体验一下跑车下赛道,现在各地都有赛道,我们临沂这边就有赛道,很便宜,几百元就能下一次。

例如你可以第一次出国,第一次打高尔夫,甚至第一次艳遇。

都可以。

还可以第一次带着父母去北京,第一次做手术,第一次参观太平间,第一次去听交响乐,第一次坐游轮,第一次坐头等舱,第一次吃臭豆腐。

都行!

书,百分百能出,没有任何问题,而且可以从明年一直出到你死,销量肯定越来越高……

可是,这些不需要钱吗?

干什么不需要钱?

你见谁真的白手起了家?那都是童话里的故事,既不想付出,又想获取,这不现实。

每个人都有无数个渴望的第一次,但是多数“第一次”永远都没有发生,因为只是想想而已,你只有实现了这些第一次,你才能成为别人崇拜的偶像。

例如,你去看了一场NBA决赛,你去北京大学听了一堂讲座,你去漠河裸奔了一次,你去了三沙市,你第一次去欧洲,第一次去美国,你参观了宝马的生产线,你在美国第一次进赌场。

这本书,想想都觉得很有意思。

大家往往会担心一个问题:我光有人气没有钱咋办?

你有了人气,是不需要考虑钱的,因为无数人会给你送钱,人们往往喜欢在没有人气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如何套现,其实你想多了。

你真的红透半边天时,自然有专业的经纪团队出现。

我很喜欢帮别人策划旅行,仿佛我自己也跟着旅行了一圈,前几天跟劲松谈起了他要做的定投俱乐部,我认为定投的核心是学习,别人跟着你的俱乐部是一起成长的,例如读书、观影、旅行。

旅行采取每月一小聚的方式,是团队小聚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决定参加与不参加。

每次旅行不走常规线路。

住,肯定选五星标准。

吃,地方特色。

行呢?

第一、要选择一所大学,去近距离的参观一下,若是有机会最好能旁听一堂课,去感受一下大学的氛围。

第二、要选择一山。

第三、要选择一湖。

第四、要选择一村。

第五、要选择一景。

第六、要选择一厂。

例如,下个月在郑州小聚会,顺便参观郑州大学,去参观好想你枣的工厂,听听他们的讲述,是如何管理供应链与品控的,再去嵩山看看少林寺,再去小浪底看看黄河。

俱乐部的核心在于沉淀。

十年后呢?

你的团队爬过100座山,环过100个湖,参观过百家企业,百所名校,国内5A景点几乎全部去过……

你想想你是不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?

因为,你有见识。

我的观点是不管干什么,一定要慢,因为越慢了我们才越有杀伤力,因为我们比别人能耐得住寂寞。

我现在使用的定投方式是全球股市,我选的欧、美、贵金属、港、A股,相互对冲,好处是帐面很难出现亏损,因为全球股市是此消彼长的。

优点是本金安全。

另外,投资者不容易着急,比较容易坚持,不亏损就不会乱了阵脚。

但是,利与弊都是相辅相成的。

稳定对应的就是利润低。

高利润的背后是高风险。

很多人问怎么买的?其实我就是在股市里买的,叫ETF基金,可以投资全球,有股票代码,可以直接购买,例如510300,国家队去年救市就买的这个。

我不推荐股票,因为我也不懂。

我也只是摸索。

有一种投资方式更刺激,就是直接定投单个指数基金,例如定投创业板指数,每周或每月投,你给自己设定一个退休年龄,例如你再有20年退休,你每个月存入3000元。

20年后,你再定赎。

中途,不管是涨是跌,风雨无阻……

等于每笔资金都在股市里浸泡了20年,收益肯定没问题,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,理论上讲,在这20年里,接近1/2的时间你是处于亏损状态的,股价会围绕着你的成本价上窜下跳。

你能否承受得起这种压力?

甚至会连续一两年都处于亏损状态。

这才是最考验投资者的。

从理论上讲,这种定投方式比我那种对冲方式收益肯定要高,但是心脏需要承受的压力也大,对投资者要求非常高,不仅仅要有稳定的流水,还要有荣辱不惊的魄力。

牛哥还提供了一种方式给我。

定投,投入比较简单,要么是定额,要么是定数,当然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,例如根据股价来提升或降低一定的比例。

收割才是最难的。

20年才收割,我们耐不了这个寂寞。

除非是站在伟人的角度,人的高度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时间跨度的认识,例如我儿子刚出生时,一天感觉好漫长,因为他一共才出生几天,每一天都是他生命的几分之一,从2岁到3岁,也很漫长,因为那是他过往人生的1/2长度。

我们现在顶多做年计划。

而邓爷爷则提出了一国两制,50年不变。

他看到了50年。

还有一种收割方式是比较简单的,例如每周定投5000元,当赢利达到20%时,收割出总市值的40%。

这里面还要分几种情况。

第一、若是总市值低于50万,则是收割40%,若是市值在50万到100万之间,那么收割80%,若是大于100万,则收割100%。

第二、若是收割了100%,则从头再次开始定投,但是定投的额度增加50%,例如以前是每周定投5000,这次开始定投7500。

这种方式就是种韭菜,高了就割。

定投,理论非常简单,人人都懂,但是真正做的时候非常难,因为我们驾驭不了自己的贪婪,还有一点,就是我不建议大家真金白银的玩,而是先开个虚拟帐户,里面不是白送100万吗?先用那个玩。

但是,你在虚拟帐户上玩的再好也白搭,为什么?

因为,那不是真金白银。

N多人炒虚拟盘的时候就是股神,一买股票就亏,不是他运气不行,也不是他眼光不行,而是他很难做到严格遵守规则。

就跟我前面写的一样,斗地主稳赢的方式就一条:没有绝对的把握不叫地主,只要叫地主就选择加倍或超级加倍。

什么意思呢?

赢的时候,一次赢40万。

输的时候,一次输个万儿八千,无所谓。

但是,人们往往输急了眼,不该要的牌叫了地主。

物物而不物于物。

我看过一篇文章,俩拳击手对赌,赌注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时,俩人都发挥得很好,当赌注越来越大时,他们发挥得越来越失常。

物于物了。

炒股也好,学习也罢,其实就是修行的过程,股市高手不是驾驭了股票,而是驾驭了自己,大道至简,股市里能赚钱的道理永远都是很简单的。

但是,能做到,有点难度!

没事的时候,可以偶尔斗斗地主赚点现钱花,在逸影网游戏上,你就看看自己能否积累到1000万游戏豆,你看看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规则是否能严格执行?

我每天都会玩上几局,就是用这个来觉察自己与规则的关系!

逸影网推荐:玩什么游戏赚钱-好玩又赚钱的游戏推荐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iyingbk.com/ddgw/161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逸影网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

评论列表

  1. 阳谷赚钱网
    阳谷赚钱网  @回复

    沙发?